小孩子喜歡胡作非為愛哭、愛鬧、愛笑做事丟三落四的,要想做好一件事需要父母再三催促才能做好,這是孩子缺乏自律性的表現(xiàn)。那作為家長我們在生活里該怎么辦!如何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自律性,該不該盯著調皮搗蛋的熊孩子?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其實應該回憶一下,孩子在生活里,有沒有那些被內在力量驅動、沿自己的軌跡生長的時候呢?
有沒有這樣的時刻:Ta故意在你不在的時候做了一件什么事,興致勃勃地準備,想要在你看到的時候給你一個驚喜?Ta自己鼓搗,就是為了要說出那句“Surprise!”,然后聽你說“哇,我都沒想到!”
有沒有這樣的時刻:你教Ta一項技能,Ta當時學不會,怎么都做不好,你想幫Ta,但Ta受挫敗感和面子的影響,大哭起來,怎么都不肯繼續(xù)了??墒呛芫弥蟮哪骋惶?,也許是幾周,也許是幾個月,你突然發(fā)現(xiàn),Ta已經熟練地掌握了那個技能。你不知道Ta是在何時練習了,你只知道那一定發(fā)生在你沒看見的時光里。
有沒有這樣的時刻:你跟Ta約定了一件什么事,你答應Ta,如果做到了,就給Ta買一直想要的什么什么東西。而你仍然不放心,還是隨時觀察Ta在做什么,并想要提意見,而Ta某一刻突然大哭起來,大聲朝你叫道:我本來就是想這么做的!
如果有,那么恭喜你,你看到了Ta內心驅動的力量。
在所有這些時刻,驅動Ta的力量有獲得認可、興趣與好勝心、對承諾的責任,與成人無異。而在Ta生活中的其他時刻,還會展示出許許多多種內心驅動力:對自我、對成就、對情感的追求。那是Ta對人生的稚嫩感覺,也是伴隨Ta成長的最核心力量。
那父母該如何培養(yǎng)一個有自律性的孩子呢?
在自律的反面,有個詞叫拖延:
“作業(yè)周一交,我明天晚上再完成”
“爸媽還沒催,我再多玩會手機”
“沒事兒,再睡會,上學應該不會遲到”
“反正不急……”
成人眼里,孩子經常有一種主觀拖延現(xiàn)象,總是推遲應該完成的事情,顯得拖拉磨蹭。
培養(yǎng)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導孩子養(yǎng)成有效地管理時間、高效地利用時間的好習慣。
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時間計劃去做事,給孩子制定時間表。
比如當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時,讓孩子自己給出一個完成時間,告訴他在這個規(guī)定時間內做完后,剩下的時間就可以自由支配。
激發(fā)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識別出孩子幼時那些內心驅動的火種,呵護鼓勵它們的成長。
孩子內心的小火種,都是零零星星的火花,哪一個得到了保護和吹風,哪一個就能慢慢點燃成穩(wěn)定的火焰。反面而言,那些火花也非常容易熄滅成一陣煙。
有自我驅動的小火花,長大之后的自律不成問題。缺少這種火花,父母再多的監(jiān)督懲罰仍然受累不討好。
認知心理學中,有關學習最為成熟穩(wěn)定的“認知行為主義”表明,最高效的學習是強化:當一個人隨機做一些事,其中某一件事獲得了正反饋(好評、鼓勵、獎賞等),那么這件事非常容易獲得重復,從而學會。很多流派批評行為主義是把人變成機器,但其實也有誤解,這里面最重要的是行為不是被強迫的,而是一個人自發(fā)隨機做出的,其中有些行為獲得鼓勵,因而得到加強。這種“嘗試-反饋”的圓弧正是我們日常學習的方式。
具體在生活中如何體現(xiàn)呢?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孩子就在家中做出一系列隨機行為,可能是獨自玩耍、求人陪伴、打破規(guī)則、開心胡鬧、好奇學習等等,在這里面,可能偶爾有的時候Ta突然想展示自己的能力,獲得父母認可,于是Ta在父母不注意的時候做事,想要得到一種“我能行”的驕傲感。
這也許只是Ta每天100種行為中隨機的一種,但如果父母能辨認出來,表現(xiàn)出大大的鼓勵,孩子這偶然的小沖動就獲得了一次強化。在此之后,孩子嘗試獨立的時機會越來越多,受到鼓勵也會覺得越來越自然,慢慢就形成對自我的自豪和確認。
所以父母要想孩子做到自律性,就應該給孩子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的機會,讓Ta明白自己有能力做好某一件事情,當孩子做到了父母要做的就是給予充分的肯定。為此小編建議家長們使用優(yōu)力優(yōu)磁性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磁性自律表來為孩子制定獎懲機制,當孩子做到了某一項自律習慣后父母可以使用激勵配件給予肯定滿足孩子的成就感。相反,如:孩子犯錯誤了或者違反了約定好的事情就會受到相應的處罰。
上一篇: 還在為孩子在墻面上涂鴉而苦惱嗎?
下一篇: 益智七巧板,提高兒童智力的好玩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