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對孩子的無理取鬧感到很費解動不動就哭鬧,其實這是孩子表達自己不滿情緒的一種方式。因為幼小的他們還不能分清事情的對錯,也不善于用言語表達自己的不滿,他們只是順從自己的意境做事。這時家長們的教育就尤為重要,讓孩子明白什么事情能做要怎么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觸犯了就會得到懲罰等是培養(yǎng)孩子自律的基礎。
很多人可能都聽說過棉花糖實驗——研究人員將一塊棉花糖放在一個3-5歲的孩子面前。然后,研究員編個理由離開房間,但在走之前,會對孩子說:“看到這塊棉花糖了嗎?我現在要離開房間,如果你在我離開房間的時候吃,只能吃到這一塊;但如果你能等我回來再吃,我會再給你一塊。記得哦,如果你在我離開的時候吃了這一塊,就沒有第二塊了。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嗎?”
這種為了達成另外的目標而聽從研究人員的指令,抑制住自己想吃棉花糖的沖動,靜靜等待的能力,心理學上稱為“延遲滿足”。
后來相關的研究表明“延遲滿足”與孩子今后的許多表現相關聯——那些等待更長時間的孩子更善于交際,擁有更好的成績,甚至在數年后取得更高的成就。此外,能夠延遲滿足的孩子和不善于等待的孩子,大腦方面也存在差異。
看了上面的內容,每個家長可能都想讓孩子成為那個能夠靜靜等待,最終吃到兩塊棉花糖的孩子,怎么做?
1、生活中的小情境都可用來引導孩子學習自律
耐心等待,晚點打開節(jié)日禮物、生日禮物;不偷吃朋友的生日蛋糕;等待一個自己期待已久的特殊活動……都是訓練自律好機會,但需注意:
● 這些情況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是真正的挑戰(zhàn)。做之前,向孩子解釋清楚為什么這種等待很重要。
● 等待過程中,為孩子提供一些讓他們分心的方法,做些別的事情,唱歌,講故事等等。
● 要注意到孩子的“掙扎”時刻。當孩子說“我可以不只看著,能稍微摸一下嗎?”你可以說“那咱們就很快看一眼,然后做些其他的事情;否則,你越盯著看,就越覺得等待很痛苦。”在這個過程中,滿足他的想法,更提供一種幫助他自律的策略。
2、遵循發(fā)展規(guī)律不求一蹴而就
一般來說,在孩子3歲左右時,大腦中的“自律”組織系統(tǒng)才開始形成發(fā)展,在3-5歲經歷一個迅速發(fā)展時期。5歲以后,該區(qū)域生長速度減緩,直至青春期。也就是說,該腦區(qū)在青春期會經歷第二個發(fā)展高峰并學習一整套全新的調控技能。
所以,“可教時刻”斷斷續(xù)續(xù)加起來也有好幾年。有時你會覺得自己看不到任何進展,因為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逐漸發(fā)展起來的。或許突然有一天,你就能看到明顯的進步或改變了。
例如,我兒子是一個內心堅定,但又容易沮喪的小人兒。有時候他會突發(fā)奇想,試著把卡車和樂高部件連接起來;但如果失敗了或者遇到某些困難,他也會心煩得嗷嗷叫,但絕不會放棄。我希望他能保持這種堅定的性格,但也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挫敗感。
這時我的角色是幫他冷靜下來,稍微喘口氣;給他些小點心、小零食,分散下他的注意力,然后再繼續(xù)。通常,他要么會接著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要么能想出一個替代方案。這就是我之前提到的,既保護了他原本堅定的性格,又幫助他克服了挫折。
3、放手和控制同樣重要
看著能夠延遲滿足自己需要的孩子把兩塊棉花糖都塞到嘴里,滿足,陶醉地享受自己贏得的棉花糖,固然讓人欣慰,部分孩子因為等待過程,而出現過度受控和焦慮的情緒,也會讓人揪心。這些孩子很難從心底享受棉花糖帶給他們的喜悅。所以,這項試驗不僅僅是關于等待或控制,更重要的是在控制中學會靈活應對,即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控制沖動,以及盡可能地放松。如果你發(fā)現自己的孩子能完美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但情緒上又顯得很焦慮,那么你的任務就應該是盡可能讓他們學會放松。
家長們在生活中要善于發(fā)現孩子的細微變化并做到科學合理的引導,這將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莫大的幫助。要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在雙十一購物福利大放送期間,到優(yōu)力優(yōu)京東旗艦店購買磁性自律表(全場購滿68元立減3元)給孩子制定成長計劃如:自己洗臉、自己背書包、自己走路不要抱等培養(yǎng)孩子完成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來發(fā)現應對孩子的成長變化。
下一篇: 教孩子玩七巧板,提高孩子的立體幾何能力!